English

谁来管管图片洗印市场

1998-07-3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实习生 汪超 本报记者 王蔚 我有话说

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大小图片洗印网点不下 50000家。一些小网点的洗印质量参差不齐,有些网点还以缩减人员、减少技术投入,甚至偷漏税的方式来“降低成本”。遗憾的是,我国还没有制订和颁布这个行业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。消费者不禁要问——

最近几年图片社、洗印网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。无论是大中小城市还是农村集镇,彩卷冲扩的店面都随处可见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,北京市1996年已有图片洗印网点1500家,去年年底猛增到3000家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图片洗印网点不下50000家。然而,面对广阔的市场,宏观管理部门的年度报表中竟没有它的统计资料,市场监督、执法仲裁机构的法规条文里也找不到它的行业标准,更没有它的行业主管部门。图片洗印行业发展势头迅猛,管理却如此混乱,已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。

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图片洗印业的迅速扩大,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另一方面也说明图片洗印业有利可图。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“图片冲扩”、“彩印彩扩,即冲即取”等字样。这些店铺的规模大小不一,搞一个门面,弄一台机器,有两三个人就开张了。有的店铺甚至小到只有一平方米,一人坐在内。冲洗出来的相片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:有的好,有的差,有的同一个店冲洗质量前后也不稳定。有些小网点挂着某名牌的招牌营业,实际上只是某名牌的有关人员在此短期指导过,此后的质量是否保障,便不得而知了。

质量好坏差别巨大的症结就在于图片洗印的科技含量不同。据了解,一张彩照在药水浓度不达标、多种正常操作程序减少的情况下,经营利润可以达到50%;甚至最高利润可达200%。据有关人士告知,由于彩色胶片具有高额利润,原材料的价格又增长较快,某些经营者则降低成本、减少人员与技术投入、甚至偷税漏税。有些个体营业所用的药液竟是过期或作废的。那种质量时好时坏的现象,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更换药液造成的。面对同样的机器设备,由于所受的学习与培训不同,有些个体经营者的技术不过关,洗印出的相片质量自然难过关。

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,全家出去旅游一趟本来很高兴,可回来后洗出来的照片竟是一色的枣红色,底片也不能用了,又不可能再回去重拍,加上一些洗印店服务态度又不好,反而生了一肚子气。还有一些照片当时冲洗出来不错,可过一段时间之后却变色,模糊不清了。

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小网点充斥市场,使正规的经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,形成无序竞争。图片洗印是科技含量高、操作要求很严格的行业,而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订和颁布这个行业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。近几年来,由相片洗印引发的经济纠纷越来越多,最后诉诸于法律,却由于没有可援引的法规条文与可参照的质量、赔偿标准,导致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都无法保障。

当国内商家互相排斥,混战之后各自疲惫不堪时,外国商家却乘机而入,占领了我国大部分的图片洗印市场。据有关资料统计,柯达、富士、柯尼卡、阿克发在我国纷纷建立连锁店,仅柯达、富士在北京的连锁店就达500家,全国不下1000家。

我国图片洗印业市场虽尚处于发育阶段,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。有关人士强烈呼唤建立行业协会进行规范管理,以保护民族企业,提高服务质量,促进我国图片洗印业健康有序地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